“德国大学免学费,读个公立预科不就行了?”
“预科不贵,德国读书成本太香了!”
这几年,“德国留学=高性价比”已经成了共识,尤其是公立预科,不少家长学生觉得只要德语学到B1,就可以轻松申请,然后一路顺利升入德国本科。
但你有没有想过:为什么身边真正“通过预科顺利升学”的人,寥寥无几?
公立预科不是“想读就能读”,你面临的是全球申请者的激烈竞争
德国的Studienkolleg(预科学院)大多设在各大州属高校内,是进入德国大学本科前的必要通道。但这些看似“人人可申请”的公立预科,其实门槛极高、竞争残酷。
原因很简单:资源有限,申请者众多。
以柏林地区为例,2024年申请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Berlin的预科项目,单个学期收到来自全球的申请人数超过4500人,而录取名额不足300人。
也就是说,录取率不足7%,你不是在和中国学生竞争,而是在和全球学生抢名额。
展开剩余72%更现实的是,预科只能入读一次,如果申请失败、入学测试不过或成绩不达标,将无法再次进入相同体系,升学之路直接中断。
从排队等位到考试刷人,每一道门槛都“拦”住了大多数人
第一道门槛:语言等级的真实要求远高于传言
很多机构宣传“B1可以申请预科”,其实只是“签证级别”。真正被录取的学生,德语往往已经达到B2中高段甚至C1起步,否则连入学考试的题目都看不懂。
而且,不同州的Studienkolleg还要求不同的语言证书类型(TestDaF/DSH/telc/歌德),B1只是起跑线,远没到合格线。
第二道门槛:排队时间不透明,等一年拿不到录取是常态
很多学生按照流程提交了材料,但迟迟收不到反馈,有时甚至等到次年都无法获知结果。
有家长吐槽:“孩子2023年6月递交材料,到了2024年2月还没收到入学考试通知,只能转申其他国家。”这样一耽误,就是一个申请季。
第三道门槛:入学考试难度高、淘汰率不低
德国公立预科会进行入学考试(Aufnahmetest),内容涵盖数学、德语、逻辑推理等,题型接近德国高中生水平,且要求学术德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。
入学考试不仅刷掉大量申请者,而且考试机会有限,很多州每年只开设1-2次考试,错过即失去当年申请机会。
等公立预科等到焦虑,越来越多家庭选择“提前规划+路径更稳”的合作项目
面对排队无果、语言焦虑、升学不确定的问题,越来越多家长不再将希望孤注一掷押在公立预科上,而是开始理性评估私立或合作型预科项目。
特别是像梅尔顿学校德国预科项目,在国内即可完成语言+预科双轨课程,系统对接德国本科所需课程结构,且升学路径清晰、签证配套完整,避免在等待中浪费宝贵时间。
相较于公立预科的“三大不确定”:
语言要求不透明 → 梅尔顿项目设有每周17节+德语强化课程,稳步提升;
名额竞争激烈 → 采取“定向招生+小班教学”,保障教学质量与升学率;
入学考试机制复杂 → 国内测评+逐级晋升,无需押宝单次考试。
对于德语零基础、高考未达一本线、希望一步到位衔接德国本科的家庭而言,这类项目提供了更可控、更适配的升学节奏。
德国留学的确“香”,但只对那些选对路径、准备充分、执行到位的学生开放。
别被“免学费”“高含金量”这些关键词迷惑,更要看到——门槛藏在流程里,难度藏在细节中,陷阱藏在信息差里。
你是否也在观望德国留学?对公立预科和私立项目有过哪些纠结?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思考和选择。
发布于:山东省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